农林科学学院建于2002年。学院秉承“实”的校风和“明义、锐思、弘毅、致远”的校训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牢记强农兴农使命,大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,把农业类专业的人才优势、科技优势和智力优势转化为强农兴农的不竭动力。
学院于2021年获批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(农艺与种业、畜牧领域),与中化农业(临沂)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签署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协议。现有园林、园艺、动物科学、动物医学4个本科专业;与潍坊职业学院合作举办“3+2”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园林本科专业,与临沂市农业学校合作举办“3+4”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动物医学本科专业,与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动物医学校企合作本科专业、畜牧兽医校企合作专科专业,与江苏益客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动物科学校企合作本科专业。
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100余人。拥有一支实力雄厚、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,现有教职工94人,其中教授8人、副教授30人,博士63人。国家重点人才项目青年专家1人、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、教育部国家高等教育林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、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1人、山东省动物与水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、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1人。
学院聚焦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构建了三全育人育全人体系,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。近5年来,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;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1个、一流课程1门;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、山东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、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上线课程1门;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1项、省级25项,荣获大学生学科竞赛国家级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8项、三等奖2项,省级一等奖8项、二等奖14项、三等奖12项,大学生科学研究项目省级立项7项。
学院强化人才优势,构建创新生态文化,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,地方科技合作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,实现了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和科研经费的稳定增长。近年来,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7项,其中面上项目5项;获批农业农村部项目2项,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2项,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项,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项,山东省重大应用技术创新专项1项,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(公益类科技攻关)2项,山东省农业农村厅重大应用技术创新专项2项,山东省农业科技资金(林业科技创新)项目1项,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建设团队项目1项,优秀青年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项;获批校企合作等其他各级各类项目50余项。各级各类项目共获批经费4000余万元。科研成果取得重要突破,获临沂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9项,获淮海科技进步奖一、二、三等奖各1项,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三等奖2项、优秀奖2项,发表高水平论文500余篇,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,主编或参编专著10余部。科学研究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高,3个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“科技小院”入选教育部、农业农村部、中国科协首批支持建设名单;建有科技部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中心1个、教育部农校对接基地1个,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1个,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2个、临沂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、临沂市重点实验室1个。
学院贯彻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办学理念,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。与山东天瑞雅动物医院有限公司合作建有临沂大学附属动物医院,实现动物医学专业的高规格校内教学、科研和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。近年来,学生考研率、高质量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,考研学生中50%以上考入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农科院、中国农业大学、浙江大学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南京农业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。
学院获批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 “头雁”项目培育机构,实现国家级社会服务平台新突破;建有山东省基层渔业技术人员、山东省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、山东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3个省级培训基地,与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合作共建“临沂新型职业农民学院”;人社部、农业农村部在学院设立“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”,教育部在学院设立“农校对接研究基地”,中国人民大学、临沂市人民政府与学校合作在学院设立“中国合作社研究院临沂分院”。
走进新时代,面临新挑战,抓住新机遇,实现新作为。学院将继续坚持“教学立院、科研强院、人才兴院、服务荣院”的指导思想,以课程建设为基础、以专业建设为核心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、以团队建设为关键,坚持内涵式发展,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、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,为生态文明、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、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。